图/文/视频 王鑫
在济南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有位老人用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守护着济南的乡村记忆。他骑行济南,绘制了《济南府城手绘地图》和《济南七十二名泉手绘路线图》;又用8年时间,收藏了千余件济南周边乡村老物件。
杨宝生今年75岁,退休前是济南化肥厂工人。他对探索和记录的热爱始于少年时期。2004年,他绘制了第一张《济南近郊游地图》,并于2005年出版。此后,他又依据清代的《省城街巷全图》和济南市公布的《古城规划保护图》,绘制了《济南府城手绘地图》和《济南七十二名泉手绘路线图》。这些手绘地图,不仅标明了老城区的主要街巷、景点和泉水,还详细标注了公交站点、公共厕所和高架桥上下口位置,为游客提供了很大便利。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杨宝生发现,许多村庄在拆迁过程中,大量农具、老物件、生活用品被丢弃。大衣柜、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缝纫机、太平车、煤油灯……这些曾经承载着乡村记忆的物品,正在逐渐消失。杨宝生意识到,这些物品不仅是乡村生活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于是,他决定收集这些老物件,建一个乡村记忆博物馆,守住乡村记忆,也让孩子们能够了解乡村文化。
2017年,杨宝生在老家历城区赵家庄搜罗到第一个老物件。当时他相中了一个大衣柜,得知主人已经卖给他人,但尚未拉走。杨宝生找到买家,向他讲述了建乡村记忆纪念馆的想法,对方深受感动,主动将衣柜让出。从那以后,他走街串巷,四处搜罗老物件,经常骑着摩托车,一出去就是一天。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从未放弃,因为他深知,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杨宝生想在市区内建一个博物馆,然而,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感到精力有些不足。于是,他决定为这些老物件找个归宿。他希望这些宝贝能够被喜欢它们的人收藏,并且能够展出,体现它们的价值。只要能满足这些条件,他愿意将这些老物件全部赠送。
当日报纸版面欣赏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