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济南老地名|从“青云”到“起凤”,它静静藏在喧嚣之旁

最in济南 07-15 1.0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史安琪 整理

编者按:地名是城市的活态记忆,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明根脉。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三千载建城史沉淀出厚重的地名文化遗产,街巷里弄间铭刻着泉城的历史年轮。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济南市民政局共同推出《口述济南老地名》系列报道,通过口述史这一鲜活形式,让老地名背后的乡愁记忆与城市发展形成对话。

在济南老城区的核心地带,芙蓉街的喧嚣之旁,藏匿着一条静谧清雅的小街——起凤桥街。它虽长不足百米,却承载着数百年的人文记忆,流淌着济南独有的泉水脉搏。本期口述人李桂英,在此处居住了30余年,每天享受着泉水带来的快乐。

“起凤桥原来叫青云桥,这条街呢,原来叫云路街。”李桂英介绍,清朝初年,因在桥旁建了一座“腾蛟起凤”牌坊,从此青云桥便改名为起凤桥,云路街便改名为起凤桥街。

最令人称羡的,是从王府池子涌出的清泉,由南向北穿越起凤桥街,汇入百花洲,最终奔向大明湖。这条街道与泉水的共生关系源远流长。“我住在起凤桥7号院,这座院落分东院、西院加套院,共18户人家。”李桂英讲述,20世纪70年代前,当自来水尚未入户时,居民们自发形成约定,上午10点前不在河道洗衣。李桂英解释,这样可以确保下游邻居能取用清澈的活水,而这成为邻里公德的一段佳话。

起凤桥桥边,泉水长流,水藻碧绿。泉水不仅提供生活用水,也曾是孩子们嬉戏探索的乐园。居民记忆中,不少人在河道里捉螃蟹和小虾。半个小时就能捉到一些螃蟹,只需简单洗净、盐腌,再下油锅烹炸,便是一道“又香又酥又脆”的家常美味。

起凤桥街的独特风貌让不少影视剧组慕名而来。上世纪80年代,这条街上曾经拍过电影《红牡丹》。李桂英说,起凤桥7号院的门楼原来很高,门口有上马石,拍摄组曾在门前拍摄上马的镜头。前几年都市爱情电影《意外的恋爱时光》也曾专门到起凤桥街来取景。

起凤桥街2号院门楼旁边的腾蛟泉,是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池虽小,却清澈见底,俯身可汲水,极大便利了街坊生活。泉畔石碑“腾蛟泉”三字,题写人是历城文人李僴。他在清道光八年(1828年)考取举人,此碑是同治六年(1867年)题写,当时李僴已经82岁。“传说李僴家就住在凤桥街上。”李桂英说。

起凤桥街,一条沉淀着历史典故、流动着清泉脉络的老街。它是市井生活的画卷,是邻里温情的载体,更是济南泉文化活生生的见证。

责任编辑:史安琪

史安琪

坚守做人底线,践行职业道德。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