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履职创新②烟台:以精准立法护航蓝色海洋

人大直通车 昨天14:12 109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编者按:为集中展现山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成效,讲好人大故事,近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中央驻鲁和省直有关新闻媒体,赴威海、烟台、滨州等地开展集中采访活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人大履职创新”专题报道,挖掘和展现山东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和探索。

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烟台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山海相拥”“仙境海岸”的自然禀赋,制定一大批彰显地域特色、契合治理需求、顺应群众意愿的地方性法规。截至2024年底,24件法规中有10件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定出台了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引领,芝罘岛和养马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支撑,海岸带保护和海洋牧场管理条例为抓手的海洋生态保护法规体系,以立法构筑海洋生态保护的“四梁八柱”。

彰显特色,以精准立法护航蓝色海洋

在烟台市莱山区渔人码头以东的四十里湾海域,“耕海 1 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就像一朵“海上花”漂浮在碧波之上。

作为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1号”实现渔业从养殖、加工、流通到休闲、文旅、康养等功能的高度集成,为游客开启一场“从海底到餐桌”的全感官海洋奇遇,在海洋牧场建设管理方面闯出新赛道。

“我们在海底投放了各类礁石,为鱼虾贝等提供栖息地,实现生态修复,养殖区年产量能实现15万公斤。综合保障区具备餐饮、会务、研学、科研等功能。”山东海洋集团烟台耕海运营公司总经理靳海峰介绍说。

地处山东半岛的胶东五市海洋资源得天独厚,一座座海洋牧场加速崛起,亟须专门的法规规范。为从立法层面保障海洋牧场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的统筹协调下,海洋牧场立法作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首个地方立法协同项目,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人大常委会共商共建,打破海洋牧场管理中“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局”的立法协同,打造了海洋牧场立法的山东样板。

《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渔业科副科长崔晓军介绍,条例出台后,烟台市部分海洋牧场投礁区基础生产力提升63%,生物量增长5.6倍,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达到99%,海洋牧场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盛夏的养马岛,碧海蓝天,游人如织。《烟台市养马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自2021年11月1日实施以来,养马岛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养马岛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游客数量大幅提升。

“2024年游客数量达到619万人次,同比增长21%,文旅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养马岛旅游度假区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迟建松介绍说,养马岛2024年推进了总投资17.46亿元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提升与产业发展融合EOD项目,用于发展海洋牧场高端养殖,严格保护养马岛生态海岸线,打通“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

烟台岛屿众多、星罗棋布,其中以亚洲最大的陆连岛芝罘岛和有着“东方马尔代夫”之称的养马岛,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两岛”作为海陆交界的天然生态屏障,承载着维系海洋生态平衡,守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

为加强“两岛”生态保护,烟台市委明确提出开展“两岛”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先后6次深入养马岛、芝罘岛开展立法调研,把征求意见座谈会开到了渔民家中,让渔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部分海岛条例制定的过程中,岛上居民反映的一些重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把立法座谈会开到了岛民家中,围绕岛民提出的就业、医疗、住房等困难,提出解决措施,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相统一。”烟台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朱旭光说。

建强专业智库,提升地方立法质量

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离不开智库的有力支撑。2022年10月,烟台市人大常委会与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烟台大学合作共建地方立法研究院,打造集立法工作咨询服务、理论探索、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高端立法智库平台,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立法研究院自实体化运行以来,全程参与市人大常委会立法活动,为立法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烟台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振武介绍说。

作为全省首家高校与人大合作成立的市级地方立法研究院,烟台市地方立法研究院采取联席会议制度形式,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研究决定年度立法研究课题、研究院发展重要事项等。成立专家委员会,聘请10名专家委员,牵头开展学术研究。围绕健全立法理念与机制建设、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立法重点方向,组建5个研究团队。将人大“开门立法”与高校“开门办学”有机结合,高校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和在读研究生,到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挂职和学习。

2023年,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修改和评估了6部地方法规,立法研究院全部参与,通过邀请专家评审、开展专题调研、组织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200余条,助力提升新立法规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除了借助“外脑”提升立法质量,烟台市人大常委会紧扣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法定职责,构建市级统筹、县级联动、镇街延伸的全域工作格局,努力推动备案审查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烟台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市地方立法研究院,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市级备案审查研究平台,实现“理论研究+实务操作”的深度融合。组建由宪法学、行政法学专家及实务工作者构成的研究团队,全程参与市、县两级备案审查,为基层提供“一对一”法律支持,有效解决不会审、审不准的问题。推动备案审查课程纳入高校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体系,为备案审查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杨璐

杨璐

脚踩大地仰望星空,时政兼三农记者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