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新规引关注,消费者如何选对产品、安全出行?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8:31 109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许昱洲

近日,充电宝相关话题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从罗马仕、安克创新等知名品牌的充电宝召回风波,到中国民航局对充电宝3C标识的新规落地,充电宝的安全与使用规范引发广泛讨论。

中国民航局发布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新规实施后,多地机场安检口出现了“成筐充电宝被拦截”的情况,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分享自己因充电宝没有3C标识而被拦下的经历。

山东省消协解读:新规是对安全风险的必然应对

针对新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到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山东省消协指出,充电宝新规出台是对安全风险的必然应对,背后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据悉,今年以来中国民航已发生15起旅客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给航空安全和旅客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更深层原因在于充电宝使用的锂电池特性。在高空飞行时,气压的变化、行李的挤压碰撞,都容易导致充电宝内部锂电池发生热失控等问题。若充电宝内部线路故障导致短路,温度在15秒内即可飙升至400℃,常见的灭火器很难有效扑灭。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查结果显示,将近一半(43.6%)的移动电源质量不合格,部分产品存在使用劣质电解液、缺乏过充保护等问题,带上飞机无异是潜在的“飞行炸弹”。

新规下的消费者困境:出行不便、更换成本高、维权难

新规是对飞行零风险的保护,也符合国际航空运输安全的基本规则,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消费者也面临诸多困难。

由于新规出台前,2024年8月以前生产的充电宝未强制要求印制3C标识,许多符合当时标准的旧产品如今无法携带上飞机,消费者不得不承担更换成本。

同时,部分网络平台售卖充电宝专用3C认证贴纸,几元即可购得上千张,商家声称充电宝贴上贴纸就能顺利上机。但实际情况是,机场安检人员只认充电宝本体上的清晰标识,一旦被识破,仍面临充电宝被收缴的局面。此类投机行为加剧了市场混乱,更会误导消费者。

此外,充电宝召回处理渠道不畅,快递公司普遍拒收含有锂电池的物品,导致消费者对于手中的充电宝即不敢使用,又无法寄出,维权通道被堵塞。

消协建议:优先选择3C认证充电宝、随身携带

面对当下充电宝市场质量良莠不齐、新老版本混杂的现状,消费者应如何正确选购,保障使用安全、顺利出行?

对此,山东省消协建议,购买新充电宝时,优先选择2024年8月后生产的、强制要求有3C认证的充电宝,并可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核实产品的认证状态是否真实有效。

出行时,消费者应将充电宝放入随身行李,不要托运,并确保其外壳无破损、无鼓胀。若安检时因充电宝无标识被拦下,可向机场工作人员咨询是否有充电宝临时寄存服务。据了解,目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主要枢纽均已推出此项服务,为许多消费者解决了充电宝携带问题。同时也提醒消费者,新规仅适用于境内航班,乘坐国际航班时,无3C标充电宝仍可过检,只要符合原要求即可。

对于充电宝生产企业,山东省消协呼吁企业主动承担责任,严把质量关卡,新生产的充电宝及电池,需严格遵守3C认证;而过去生产的、质量本身合格但缺少标识的旧款充电宝,可积极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的换新或折扣方案,或与物流企业协商建立特殊邮寄通道等,以减少消费者的损失。

责任编辑:消费频道许昱洲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