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专访|高志坚:三十五载家国情,赤诚之心育新苗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7:32 1852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张超

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育人模式,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为全面展现全区教育事业改革成果与创新实践,弘扬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与育人风采,深入挖掘一线教育工作者扎根讲台、潜心育人的动人故事,多角度呈现学校特色发展、课程改革、家校共育等生动实践。齐鲁晚报聊城融媒中心联合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启动《东昌育桃李 “三名”绽芳华》—2025年东昌府区教育系统“三名”风采巡礼,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全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典型事迹和教育风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尺讲台、青丝白发、三十五载春秋。他以家国情怀为根,春风化雨为志,在教育的沃土上默默耕耘,用半生光阴诠释了“师者”二字的千钧重量。他的教案里写满家国感念,课堂上传递着身正为范。他就是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一位用家国情怀和言传身教书写育人新篇的聊城市优秀班主任—东昌府区北顺小学教师高志坚。

坚守:家国情怀为念,育人初心如磐

高志坚老师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着母亲批改作业、备课的身影,深受母亲默默奉献精神的影响。他从小还经常听母亲讲曾外祖父牛涧亭先生政治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的事迹。曾外祖父牛涧亭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范县、朝城、濮阳三县联立乡村师范校长。战争年代,牛涧亭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外祖父这种坚定的家国情怀深深影响众多的学生走上革命的道路,也影响了高志坚老师,让他从小就明白了“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的道理。

“为国家教学”,这是高志坚刚参加工作时一位老教师对他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三十五年的教育之路。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误解,他始终以这句话为信念,坚守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第一线。  

他深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只有自身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新人。

高志坚敬畏课堂,把每一节课都当作一次育人的机会。他常说:“课堂是培养人、影响人、塑造人的主阵地。”为了上好一节课,他常常备课到深夜,把作业带回家批改。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做事要有责任感,要有敬业精神。

探索:微德育润物无声,小班会激发潜能

教学中,高志坚注重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从《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到《“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通过一篇篇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责任、担当、勇敢、坚韧等品质。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父母的感人故事,在朗读中体会家国情怀,在讲故事中感受英雄精神。他的课堂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有情感的熏陶和价值的引领。

高志坚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创新,提出了“课堂微德育”的理念。他认为,德育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应渗透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他利用语文课堂中的“日积月累”栏目,带领学生诵读经典名句,讲解其中的道理;他通过节日活动、诗词朗诵、讲故事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他还开创了“学生互助小班会”制度。每天课前或课后几分钟,学生上台对日常发生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同时对一些危险行为、错误做法指出问题,提出改正建议。这种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们在一次次小班会中学会了观察、表达、反思和成长。

此外,他还注重因材施教。面对男生和女生的不同身心特点,通过《“诺曼底号”遇难记》等课文教育男生要有担当、有血性;通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文章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与体贴。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对优秀学生也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克服骄傲和浮躁,真正做到“优者更优”。

引领:言传身教为范,潜移默化带动

高志坚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更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教育者。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上课不喝水,升旗时站得笔直,运动会时与学生一起在太阳下喊加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其身正,不令而行”。

作为省级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他带领工作室成员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深入成员所在学校及农村学校开展教育帮扶,积极传播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他还积极借助网络平台,拓展教育影响力。2023年以来,他多次在“聊城市智慧教育平台”“至善学院”等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讲座,分享班主任工作经验和育人理念,影响了无数教师和家长。他的讲座《做一名有家国情怀的班主任》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烈反响。

高志坚老师用三十五年的坚守,诠释了“教育”二字的深刻内涵。他把三尺讲台当作人生舞台,把教书育人当作毕生使命。他用一颗赤诚之心,点燃了无数孩子的梦想;用一身正气,树立了教师的典范。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真正的教育,是润物无声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引领,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个人简介:高志坚,教育硕士,东昌府区北顺小学语文教师,全国第二届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聊城市优秀班主任、水城名班主任、东昌府区优秀教师、东昌府区教学能手。

责任编辑:李璇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